來源:艾瑞專欄 作者:土妖
導語:從互聯網發展的規律來看,封閉可以統治一時,未來依然會是開放的趨勢,web的鏈接可能從來沒過時,只不過需要喚醒而已。
如果說互聯網是一個江湖,那麽地位高的人就有號令天下的能力。有8億活躍用戶的微信,就是移動互聯網江湖裏的大哥大,所以小程序一祭出,移動互聯網行業炸開鍋一點都不奇怪。只不過,行業裏霧裏看花的多,那些吆喝著幹掉APP的論調,並沒有太多的參考性。其實更應該關注小程序背後的技術、産品邏輯,以及小程序所帶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發展理念。
慶幸的是,小程序刷屏數日後,終于能看到一些幹貨了。其中不少人開始關注谷歌一直在低調布局的PWA的移動互聯網web標准。那麽,這與微信小程序究竟有什麽關系呢?不了解PWA的人可能會蒙圈,其實兩者間雖然不是一個門派,但確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還多少存在“相愛相殺”的感覺。之所以說小程序可能並沒有那麽美,可能會引發“螳螂捕蟬(微信小程序),黃雀在後(谷歌的web布局)”的一幕,也是源于此。
吐槽下小程序,可能並沒有那麽完美
這段時間,小程序的優勢已經被表述得很清楚了,無需下載和卸載,即搜即用,用完就走,微信提供導流入口等。但也有不少“擰巴”的成份存在,比如爲了避免給微信原有社交生態造成幹擾,小程序明顯采取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不允許轉載到朋友圈,只能定向到好友或微信群,不設常規入口,不提供模糊式的泛需求搜索。這些條條框框讓小程序一開始就頗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用扭扭捏捏來形容,可能更恰當。
在唱多的聲音和給人糾結的感覺之外,這裏我們更想吐槽一下小程序的一些弊端。
一是,小程序雖然提供了開放的開發套件和運行環境,解決了web應用在移動互聯網上存在的不同設備、不同浏覽器展現上的兼容問題,但其本身是在封閉的微信APP裏産生的web形態的程序,注定了會是一個“一家言”的體系,難免會有諸多的限制,不能通過自由的鏈接來實現開放性。之前微信屏蔽淘寶鏈接、封殺Uber、蝦米音樂被關閉分享通道等就證明了這一點。一旦小程序故伎重演,你怎麽辦?
二是,小程序不會替代APP,最多僅僅是應用生態的一個補充。所以我們看到京東商城等首批上線的小程序,基本上都是閹割版,他們依然會把注意力放到原生APP上,尤其對高頻應用和入口級的平台來說,小程序短期依然是打醬油或引流、試用的角色,叫Widget可能更准確。不過對一些低頻應用來說,APP的開發和運營門檻本身就太重,小程序會是他們的一個新選擇,但能走多遠誰也不知道,大都都抱著且行且珍惜的態度。
三是,小程序提倡去中心化,就像張小龍說的,小程序就靜靜的躺在那裏,用戶需要,過來用一下,不需要,就走了。既然不提供入口,不支持模糊搜索,不提供應用商店的容器,還不讓轉發分享朋友圈。試想,這一定是一個運營難度超級大的模式,封殺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四是,小程序設置了較高的准入門檻,需要審核通過才能上架,且不支持個人開發者,這會是後期小程序體量和規模化的最大障礙。當然,張小龍向來以謹慎出名,也可能是短期的政策,未來不排除會改變這一規則。但松綁前,暫時還看不到小程序會遍地開花的迹象。
總體上說,小程序嫁接了開放互聯網的部分功能和理念,卻被封裝進封閉的微信體系裏,雖說能調用微信天然具備的社交鏈、支付等能力,但實質上是對支撐互聯網發展多年的開放web理念的一種背叛。所以小程序剛推出,一些主張開放特征的web開發者群體是頗有微詞的。
傳言谷歌、百度聯手推PWA?可能性相當大!
這兩天,也有一種說法相當犀利和一針見血——小程序推出來後,可能會上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一幕,背後的黃雀可能是谷歌、百度,也或者是曾在移動web的用戶體驗和設備兼容性上投入很大,卻中途投誠APP的Facebook。後者曾嘗試在一個APP外殼裏裝入HTML5的內容,走HTML APP的路線,以當下份額最大的JavaScript界面庫React爲例,就是由Facebook出品的。只不過,那時HTML的體驗和性能很糟糕,根本無法與Native App對抗,當如今情況卻不一樣了。
其實,對PC web形態和HTML5有深入了解的人可能感覺小程序似曾相識,之前輕應用的web APP曾火爆一時,全球知名的浏覽器廠商都試圖在web象限上找到替代APP的技術方案。PWA就是谷歌在2016年初推出的漸進式web應用的標准,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解決了移動web應用上不具備離線能力、不能提供桌面便捷入口和不能實現消息推送功能這三大問題,同時繼承了PC web網頁的開放性,可以通過浏覽器或搜索的方式來索引信息、服務,不管是可鏈接性,還是流量的分配機制,都是奔著打造開放生態的方向去的。
不只是Facebook和谷歌,百度在HTML的web APP技術上同樣試水多年。因爲百度最期待web理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重生,這樣,搜索的那一套體系就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所以說,這兩天冒出谷歌、百度明年聯手推PWA技術的消息,真實性是非常之大的。這裏還可以插個消息,從去年底開始,百度一直在聯盟體系內推一款MIP移動網頁加速器,包括MIP-HTML規範、MIP-JS運行環境以及MIP-Cache頁面緩存系統等,用以解決網頁打開慢導致PV損失的問題。據透露,百度不僅投入了搜索部門相當的技術力量,還說服更多的站長和大型網站遷移到這套移動網頁開放技術標准上來。如今看,MIP與PWA在理念上異曲同工,更像是導入PWA技術前的熱身運動。
順著這個邏輯預測下,一不小心,小程序很容易成前面捕蟬的螳螂,承擔了教育市場和用戶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小程序有天然的缺陷性,夾帶了太多私貨,很容易讓外界産生“壟斷”的不安全感,擔心會在後期的開發、運營、推廣等政策上設置諸多限制。另一方面,用了幾年的時間,如今HMTL APP的用戶體驗和設備、浏覽器兼容問題大部分已經解決了。所以小程序的命運變數比較大,結果很可能會被提倡開放web理念的谷歌、Facebook、百度等黃雀們抄了後路。
互聯網的web理念將回歸,鏈接式的移動形態才代表未來
實際上,各大互聯網巨頭在大的趨勢上的隱形較量始終未停止過。因爲互聯網前端應用形態上的演進是必然的,只是周期不同而已。這種變化不僅關乎到用戶體驗,還往往會引發大的震蕩,甚至是改朝換代。物極必反的道理即如此。
小程序之所以受關注,谷歌、Facebook、百度等巨頭不斷在web的路上去試錯,恰恰是因爲對APP所帶來的弊端有目共睹,雖然APP時代造就了蘋果的應用商店帝國和成熟的平台生態,也培育出了一大批的助手類應用分發平台,但APP已經過了最輝煌的時代,這是一個事實。開發門檻高,推廣難度大,信息孤島現象日益凸顯,頭部應用幾乎壟斷了市場。這些現象的出現,既不利于市場未來的發展,又與互聯網的開放、自由、低阻尼的鏈路式理念背道而馳。
于是乎,互聯網業界對web和URL回歸的呼聲就變得越來越高了。雖然谷歌的PWA標准還不成熟,移動端依然是APP的天下,但誰又敢保證,當年蘋果所開創的APP生態取代PC主流的web模式的一幕不會重演?
而且,不管是浏覽器或搜索入口,還是火了好幾年的APP入口大戰,本質上都是一個與用戶對接和交互的形式。多年來,這個形式一直在持續升級、變化,未來可能是語音交互或其他人工智能形式,Facebook推廣人工智能助理Jarvis,蘋果的siri、微軟的語音助手Cortana持續走向成熟,百度押寶人工智能並大力推廣度秘,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所有這些都可以理解成APP或web的“變種”,未來會不會是一個聊天bot控制應用的時代?也並非不可能。
所以說,我們沒必要對小程序過度膜拜,短期也不要否定APP的未來,只需要了解清楚本質的東西就夠了。用一位技術大牛的話來講,作爲開發者,可以保持更開放的心態,考慮到足夠的彈性和擴展性,做好後端API與前端展現的分離架構,如此的話,不管是小程序、PWA還是其他什麽入口形態,針對表現層的不同,都可以應對自如,快速上馬。如果非要談及未來,從互聯網發展的規律來看,封閉可以統治一時,未來依然會是開放的趨勢,web的鏈接可能從來沒過時,只不過需要喚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