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馬雲的心路曆程,已從“心碎了,真累了,真想放棄”到去華盛頓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全球董事會,並風淡雲輕地看著“世界頂級企業家,科學家,公益慈善家們啃著三明治,喝著冷水,討論與自己毫無相關地區的森林,水,空氣和海洋的保護,參與著人類幾代後才會享受的環境。想土雞煲,西湖醋魚,龍井茶,臭豆腐……”
服軟的馬雲看起來是釋然了。但是,那些淘寶商城裏的中小商戶,沒有釋然;那些看著熱鬧的人,也沒有釋然。與“契約精神”有關的話題,再度被提起。有意思的是,上一次業界在討論契約精神的時候,其中的主角,同樣是馬雲。然而,這一次,卻有著不一樣的涵義。
一方面,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馬雲和他的淘寶網並沒有向商戶們收取費用。這看起來就如馬雲所說的那樣“賺錢不是我們的目的”。對于馬雲這種貢獻當然值得肯定,但是,卻並不值得大肆宣揚。爲什麽?當我們回頭看看當時的境況就知道了。那時候,ebay及ebay易趣已是當時最大的C2C平台。如若當時馬雲一殺進來,就抛出今天“新規”裏的條條款款,誰還會來給他捧場?可以說,當初淘寶網不向用戶收取費用的根本動因基于商業因素考慮,是其介入電商領域,從而得以與易趣分得一杯羹的籌碼。
另外一方面,我們在看看這些商戶們。他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他們在淘寶上賺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商城,他們更是打算放開手腳大幹一場。開店,注冊公司、申請商標,租用辦公場所,招聘員工,租更大的倉庫……一切看起來都那麽美好。然而,此時新規一出,他們的淘寶商城,一夜之間變成了“傷城”。
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趁火打劫。先是用很低的費用,甚至免費,連哄帶騙讓了上了車之後,再在半道上,狠狠地提價。淘寶這個時候擺明了就是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隨意改變遊戲規則,毫不顧忌合作夥伴的利益。這與卸磨殺驢有何區別?
盡管在這個事件當中,中小商戶們的行爲確實值得商榷,但作爲淘寶商城強勢一方的做法也實在不能讓人忍受,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有效的管理機制所致,想必商城的大賣家也是從小開始做大,如果因爲現在交得起"保護費"就可以繼續,交不起就出局,剝奪了別人白手起家的權力。這明顯就是壟斷,壟斷的行業的服務就算是提高也是有限度的。
然而,歸根到底,我們需要的是抛開是馬雲不義還是賣家不對的道德指責外,對于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必須盡快達成一個制度性共識。馬雲更應從道德的神壇走下來,切實地爲用戶與消費者著想,尋求共贏之道,正如馬雲自己所說的那樣“商業是門嚴肅的學問”!